首页
> 要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归档专题 > 开展“五型”政府建设 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 工作简报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2期(总第44期)

发布日期: 2021-01-21 09:42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经验做法】

市民政局实施“三四五”工作法

全力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市民政局深入开展“五型”政府建设,紧扣“服务型”这一主题,以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和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为契机,积极改革创新,形成了一套具有抚州特色的养老服务发展“三四五”工作法。

一、推行三大举措。采取医养结合、公建民营和强化培训等方式,着力解决养老服务能力不强、质量不高问题。一是医养结合。实施智慧百乡千村健康医养扶贫工程、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融合建设工程,形成了以医带养、以养配医、医养协作等模式。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46.77%,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81.82%。二是公建民营。采取公开拍卖、竞争性谈判等形式,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公建民营试点,全市现有82家公办养老机构实行社会化运营,社会化运营率达51.72%。三是强化培训。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万元,委托专业机构每年对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进行轮训,不断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二、采取四种方式。采取调配、加建、融入和配建四种不同方式,着力解决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难题。一是调配式。由政府出面协调企事业单位闲置的公房,调配给民政部门管理,以无偿或低偿形式用于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市中心城区现已协调闲置的公房25处。二是加建式。利用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及时规划加建社会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全市现已规划加建26处不低于550平方米社区养老服务用房。三是融合式。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融合社区标准化建设,打造了64个集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和社区特色服务项目于一体的“4+X”标准化社区。四是配建式。新建住宅小区按照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要求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全市112宗出让土地中配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面积4.3万平方米。目前,全市城市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达71.32%,农村幸福之家覆盖率达44.54%。

三、构建五大渠道。通过财政投入、金融信贷、专项债券、社会投资、社会捐资五大渠道,着力解决养老服务资金投入难题。一是加大财政投入。2015年以来,市本级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安排8000万元、县级配套2.07亿元,推进97所公办养老院升级改造,其中2020年市财政预算增加3000万元,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体系。二是争取金融信贷。市、县两级及相关养老企业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获得建设银行20亿元授信。近三年来,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得银行贷款4.22亿元。三是申请专项债券。全市共有5个县(区)6个项目列入专项债券项目库,临川区把全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列入政府债券工程,2020年获得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 12.56 亿元。四是争取社会投资。组建养老专业招商团队,引进了国内九大知名养老服务企业,吸引社会资本20.9亿元,新增床位1.3万余张。五是鼓励社会捐资。广昌县借助中央统战部结队帮扶之机,争取对口支援1.2亿元升级改造乡镇敬老院5所。2020年,全市各地积极引导爱心人士、地方乡贤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全年募集捐赠资金3000余万元,全部用于农村幸福之家建设运营。引导乡贤捐资1800万元点对点资助幸福之家42个,以企业冠名方式结对共建农村幸福之家37个、在建43个。


三增四减五到位

临川区“智慧医疗”惠及千家万户

近年来,为破解农村基层群众看病难题,堵住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源头,临川区以“五型”政府建设为抓手,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智慧百乡千村健康医养扶贫工程服务项目,依托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实现对农村居民进行全方位日常健康监测和各种日常医疗健康服务。目前,全区已建成管控演示中心、特色体检中心、大数据体验馆各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级二甲综合医院第四代智慧健康服务小屋54个、村卫生健康室(站)364个,城乡智慧医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覆盖人口120万人。

三增:服务增进、诊断增效、管理增强

一是公共服务增进。变“经验看病”为“科技看病”。一改以往村医的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等“老三件”就诊方式,现仅需几分钟就可为病人做完一次健康基础指标监测,使看病靶向更精准,用药对症更科学。二是医疗诊断增效。通过智慧医养服务平台,对把握不准的病情,村医可以将患者的信息和检查等情况,实时发送给区级综合医院医生,进行延时问诊,有效实现了上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减少农村患者盲目跑大医院的次数。三是档案管理增强。变“看病无档”为“追溯可查”。村医每次看病时,能将患者的有关信息直接保存在智慧医养服务平台上,为日后看病就医和建立终身健康档案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截止到2020年底,全区已有18.05万名居民在智慧医养服务平台上进行注册,监测人数达11.01万人,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各种日常健康物联监测、中医治疗、问诊和健康干预等智慧医养服务达374.97万余项次,图文大数据达3374万条。

四减:减负担、减风险、减成本、减程序

一是减轻了村民就医的负担。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村医务室提供的日常健康监测、中医理疗按摩等服务以及区级综合医院医生专家的看病问诊,实现了“看病不出村、专家就在家门口”,大大减轻了村民负担。二是减少了村医看病的风险。村民的健康数据被全程信息化记录,村医会诊有了更加科学的依据,对村民的健康服务有据可查。同时,农村医患关系得到改善,村医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升,调动了村医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减少了村级管理的成本。全区有300多所村卫健室,日常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管理难度大。实施智慧医养工程后,可以利用网络加强对村卫健室的监管,通过摄像头可以实时查看医务人员出勤情况,通过平台数据可以考核村卫健室的工作等,对村卫健室的管理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四是减少了健康服务的程序。通过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对贫困慢性病患者,由家庭医生利用智慧医养工程物联设备,每年为贫困患者提供至少6次健康随访服务。目前,已经累计为1.5万多名贫困人口开展了免费体检和健康随访服务,贫困人口建档率达100%,签约率达99.67%,履约率达99.92%。

五到位:领导重视、资金保障、人员培训、管理考核、功能完善到位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自智慧医疗扶贫工程实施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基层一线调研视察,省、市卫健委领导多次深入多个村卫健室实地指导,有力地激发了工作激情和动力。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进行现场调度、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工程实施。二是资金保障到位。在前期投入近1500万用于软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2019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0万元用于专项考核奖励,2020年区财政又安排了项目资金300余万元用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智慧医疗工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人员培训到位。先后举办了多期专题业务培训班,组织区属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健室的医务人员和业务骨干参加培训,参训总人数达2200余人次,确保智慧医疗设备用得了、用得好。四是管理考核到位。制定出台《临川区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村级卫生健康服务室功能任务、人员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及奖惩措施。从2020年开始,把智慧医疗服务工作全面纳入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内容,并根据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日常工作数量和质量完成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绩效考核,及时兑现项目资金和奖罚,形成了激励优秀村医精细化、持久化做好智慧医养工程的长效机制。五是功能完善到位。通过大数据体验中心,进行数据统计与对比,可以更加迅速便捷地了解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情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该区进一步完善了智慧医疗平台,添加了疫情防控功能,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利用平台对返乡人员进行分类管控,对国内高风险地区及海外返乡人员全部进行体温监测,将监测结果即时上传至平台。疫情以来,已累计对外地返乡人员进行体温及健康监测4.4万人,重点防控人员4600余人。


查看中国竞彩网评论
用户名是否匿名 验证码看不清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