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归档专题 > 开展“五型”政府建设 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 工作简报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5期(总第66期)

发布日期: 2022-04-02 14:18 来源: 市政府办

【典型推介】


落实“三抓三不放”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广昌县工业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广昌县按照市委、市政府雷速体育:打好工业创新发展强攻战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各项指标要求,坚持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以扶优扶强为主攻点,加压奋进,尽锐出战,在落实好省委、市委“四最”“四心”营商环境的基础上,全力打造“三抓三不放”(即抓大不放小,既抓大企业发展升级,又不放小微企业扶持培育;抓硬不放软,既抓园区平台建设,又不放服务能力升级;抓前不放后,既抓前端,制定、完善、规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又不放后端,注重对企业发展的绩效评估和履约兑现)工业发展新格局,助推广昌工业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2022年1—2月,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3.85亿元,增长25.9%;规上营业收入达12.9亿元,增长27.6%;一季度预计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规上营业收入达20.9亿元,增长21.5%;工业增值税达9600万元,增长44.53%;全县工业用电量5066万千瓦时,增长8.7%。

一、抓大不放小,实现企业培育全覆盖。通过优势企业座谈会、小升规企业座谈会、党政领导企业接待日等形式,积极有效解决企业反映问题,紧扣“专精特新”、专业化“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发展方向,深入开展优势企业、小微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实现“扶优扶强一批、达产达标一批、个转企小升规一批”,构建优势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工业发展良好格局。扶强优势企业方面。大力推进工业优势企业倍增计划,设立优势企业倍增奖励专项资金,对2022年度12家县优势工业企业给予“一企一策”精准扶持,对其它规上企业实施跟踪帮扶,鼓励引导和全力帮助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提高生产工艺、优化升级设备,全力做大做强。比如,1—2月,华能铜业通过优化提升生产工艺,营业收入预计超过4.8亿元,增长62.63%;广德环保通过增加固投,营业收入预计超过7800万元,增长26.46%;中广创新增加设备投资,营业收入预计达4540万元,增长36.38%。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在志特新材登陆创业板的基础上,推动广德环保转板IPO上市,加快灿辉新能源上市步伐。培育小微企业方面。摸排梳理出19家拟入规入统企业,制定出台小微企业扶持办法鼓励企业入规入统.今年以来,全县新增入规入统企业2家,分别为昌盛新材料和广福竹业,预计全年有望入规入统15家。

二、抓硬不放软,提升投资环境新面貌。既抓园区平台硬件建设,完善园区承载能力;又不放服务能力软件升级,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园区平台硬件建设方面。开展工业园区“满园、扩容、清闲”行动,着力实现园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明显提升。满园。启动《江西广昌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江西广昌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修编。深入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大会战,用三年时间,完成园区已开发区域的基础设施完善(含路灯、环卫设施、绿化、道路新建、道路维修、道路拓宽等),实施集中供热、工业污水处理厂扩容、仓储园区、邻里中心等项目,实现园区不留空。扩容。对符合产业政策及园区产业规划的企业,因增资扩产需在现有空地新建厂房或改造升级现有厂房的企业,除现行政策外,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免收土地出让金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新建厂房、新增税收给予一定扶持或减免,实现企业用地不留余。清闲。将园区内所有企业分类划分,对效益低下的土地、厂房,分门别类予以协商或依法起诉收回全部或部分土地,共清理闲置土地1198.8亩,退出低效厂房12561平方米,实现土地厂房不留闲。同时消化园区批而未用土地,全面征收周边尚未征收或未报批的插花地报批工作,做好工业用地储备。服务能力软件升级方面。

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推行县党政班子“一对N”企业家餐叙、“一对N”企业接待日,县级领导“一对三”挂点规上企业、“一对三”挂点预入规企业,部门单位“N对一”帮扶企业、园区干部“一对一”服务企业等制度,听取企业家诉求和意见建议,着力构建政企直接沟通交流平台,密切亲清政商关系。2021年以来共收到工业企业反馈问题61个,已解决问题61个。召开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强劲开局产融对接会,为园区企业提供“财园信贷通”“产业链贷款”“产业基金”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帮助园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和基础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设立了“产业链贷款”1亿元、广昌新兴产业引导基金7000万元和广昌江金广德专项股权投资基金5400万元;发放“财园信贷通”1.871亿元;政银企对接签约14.58亿元。推行企业税收补贴白名单管理制度,对白名单企业实行税收补贴先退后核、即征即退,有效缩短企业税收补贴到位时间,减轻企业资金流动压力。针对园区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成立劳务服务公司,帮助64家企业招工2100余人,保障了企业生产用工需求。

三、抓前不放后,推进政策执行再优化。既抓前端,制定、完善、规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又不放后端,注重对企业发展的绩效评估和履约兑现。前端方面:旗帜鲜明地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瞄准“高大上+链群配”,围绕首位+主导+特色产业,通过“三找三单”新模式(即:找现有优势企业完善上下游开单、找有产业转移需求的发达地区跑单、找有乡贤的各地商会和行业协会要单),组建了9个由县四套班子领导担任领队的工业招商团队,组建了2个驻点招商小分队(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小分队、驻长三角招商小分队),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今年以来,县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5次,全县共外出招商45批次,在谈重点项目26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约43亿元。同时,结合广昌区位和发展阶段,针对“首位+主导”产业制定精准优惠政策和工业项目普惠性政策,对用地、税收、装修、设备、人才、用工、创新等方面分别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支持,增强招商引资工作能动性。后端方面:制定下发了《雷速体育:明确新材料、电子信息企业验资工作职责及流程的通知》《雷速体育:进一步明确广昌县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扶持政策有关意见的通知》等文件,重点对前置条件、协议执行、园区监管内容和企业违约处置及政策兑现等事项进行进一步明确,加强扶持资金和产业基金的监管。比如:对前置条件明确要固投2000万、营收2000万且有装修、设备正式发票并需经验资小组核验确认;扶持资金先行拨付70%,剩余30%需完成年度纳税任务再行拨付,扶持资金拨付前需由企业提供等值设备抵押等,切实提升招引项目的质效。同时,对已经发生违约行为的企业和法人,给予重点监管,并及时做好起诉追偿工作。


东乡区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

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


今年以来,东乡区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重要抓手,积极帮助企业上市融资、增加信贷供给、创新金融服务、化解经营风险、落实惠企政策,打出金融服务“组合拳”,着力营造“四心”营商环境,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下好政策“及时雨”。持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保障力度,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展期续贷、应急转贷、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增加专项信贷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等政策。特别是为克服近年来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方式,对疫情影响严重的受困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不断提高企业与金融的融合度,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共赢。同时,深刻把握中小微企业融资瓶颈,发挥指导、协调作用,着力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今年1-2月份,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286.57亿元,同比增长5.85%;累计发放新增企业贷款286.52亿元,同比增长3.53%。

二、开通平台“直通车”。积极搭建政、银、企良性互动沟通平台,适时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精准对接。2月26日召开了江西省金融机构支持东乡工作落实年强劲开局产融对接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产融对接会共收集融资项目76个,拟授信金额68.36亿元,推动12家驻东乡区级银行与辖区12家企业签订项目贷款合同或意向书,签约总金额30.63亿元。持续推进小微企业首贷、金融综合服务,通过“线上+线下”服务形式,进一步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连接信贷资金供需双方。特别是针对制造业企业多具备贷款需求量大、用款周期长等特点,把经营稳健、订单充足、用水用电正常作为授信重要考虑因素,持续加大对技术密集型和中小新兴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三、走好改革“先行棋”。为做活“金融生态”,打通“金融血脉”,实践“两山理论”,2021年9月,东乡区率先在全市组建绿色普惠金融中心,主要包括信贷融资、保险服务及政策解读,首贷续贷产品、流程介绍和业务受理与分办,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实现“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目标,为广大群众、民营和小微企业等重点人群体提供一站式、多样化绿色普惠金融服务。中心试运行以来,首批进驻10家银行、2家保险和1家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已累计发放贷款户数85户,发放贷款14555万,其中续贷户58户,续贷金额9835万。

四、助力企业“快上市”。大力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和优强企业重点培育计划,建立和完善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举全区之力加大扶持力度。目前,经过仔细筛选,近两年有望成功上市的重点后备企业有施美药业、江西台德2家企业。针对这两家重点拟上市企业,定期召开推进会,协调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两家公司正在有条不紊地做好上市前期准备工作,力争今年实现本土企业上市“零突破”。

五、用好防控“护身符”。多渠道开展警示教育工作,先后在村(社区)、校园、企业等进行多次防范非法集资知识专题讲座,切实增强居民非法集资防范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不定期开展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清理活动,常态化开展非法集资、金融领域涉黑涉恶线索、互联网资产管理及跨界金融业务等领域排查,坚决遏止和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有效维护金融和社会秩序稳定。


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

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型执法新路径

助推实体经济绿色发展


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把服务型执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积极主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宣传靠前,服务送法“一对一”。一是入企送法宣讲。建立“送法入企”帮扶机制,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和执法骨干深入重点企业,“一对一”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讲、政策宣讲及业务宣讲,促进企业知法、懂法、守法。二是发放普法资料。充分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及日常环境执法等活动机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手册送到企业负责人手中,送到企业员工手中,营造企业学法、知法的良好氛围。三是结对辅导普法。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将普法宣传融入执法监管全过程,由执法人员对监管片区进行结对普法辅导,逐步实现生态环境监管由单纯依赖执法向加强执法与促进守法并重的转变,培育、提升企业自觉守法的意识和能力。截至目前,20余名执法骨干已与38家重点企业进行普法辅导结对,开展结对普法辅导80余人次。

二、梳理清单,执法监管“分好类”。进一步优化执法方式,严格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制度化、常态化推行分类监管和差异化监管,对正面清单企业实行“非现场”监管,真正做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一是梳理正面清单。制定《抚州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实施细则》,对照行业类别和纳入条件,全面梳理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动态建立清单台账。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79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其中A类企业12家,B类企业62家,C类企业205家。二是分类差异监管。将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统一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前7类企业,在清单实行期间被“双随机”抽查的,可免于现场执法检查;对正面清单第8类企业,在清单实行期间,将在线监控数据作为监管的重要依据,以“非现场”执法为主开展执法监管工作;对清单后期新增的第9、10类,尽可能采取“非现场”执法的法式进行,除信访举报核实等情形外,一般不进行现场执法检查。三是科技助力“非现场”执法监管。逐步扩大“科技+监管”手段在执法过程中的运用,为守法企业打造良性“非现场”执法监管模式。通过智慧环保监管平台、手机APP用电监控平台,实时监测企业生产和治污设施用电量变化,通过告警提醒企业负责人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通过无人机巡查、走航车监测,实现实时、精准执法,全面提升执法效率和成果,让守法企业正常生产免受打扰。截至目前,全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通过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用电监控、走航车走航监测、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2380家次。

三、明确裁量,行政处罚“一盘棋”。正确使用自由裁量权,依法依规、合理合法和公平公正开展环境执法工作,率先实行县(区)环境行政处罚征求意见机制。一是统一处罚标准。成立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审核领导小组,法制审核全市各县(区)所有行政处罚(含按日连续处罚等四个配套办法案件)、行政拘留和涉嫌犯罪案件,确保同样情形的环境违法行为全市处罚标准统一。二是严格执行裁量。严格执行《江西省生态环境厅适用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规定(试行)》,全面梳理生态环境领域免予处罚和减轻处罚事项清单,对违法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企业依法免予行政处罚;对主动消除或者减轻环境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企业依法减轻行政处罚。三是规范工作流程。各县(区)报送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由审核领导小组受理后进行严格会商审理,准确把握裁量尺度,5个工作日反馈审理情况。2021年以来,共进行法制审核35批次,审核环境行政处罚案件220件,依法免予环境行政处罚5件,依法减轻环境行政处罚8件。


查看中国竞彩网评论
用户名是否匿名 验证码看不清点我